第九百七十九章 發瘋的根源

發佈時間: 2025-05-09 03:18:03
A+ A- 關燈 聽書

一些乞丐經過蘇燕的身旁,色眯眯的眼神盯着她赤果果露出來的肌膚看。

好在現在是大白天,這些乞丐不敢造次,要是到了晚上,不然蘇燕這個樣子出來,很快就會被乞丐拖走。

“你這個破落戶都會有舉人相公,我看你真的是瘋了吧?”這個衣鋪的老闆冷嘲熱諷:“光天化日做白日夢,再到我家鋪子搗亂,報衙門來抓你。”

蘇燕被老闆吼住了,臉上出現了害怕的神情。

“我要賣衣服,我要當舉人夫人。”她喃喃自語地說着,又朝另一家鋪子走去。

“大堂姐以前多風光得意啊,想不到有一天會變成這個樣子。”蘇敏也捧着一杯奶茶來到蘇曉的身邊。

“你知道她發瘋的根源是什麼嗎?”蘇曉道。

蘇敏用受教的眼神看着二姐。

“是因爲她想靠別人來負責和拯救她的人生,她從來沒有想過自立自足,自己努力。”

“有一天,她想要依靠的人倒了,便覺得此生無所仰仗,所以心態失衡,發了瘋。”

蘇敏不由得想起來,他們家三姐妹,哪一個不是自立上進,纔有了今日。

緊接着,蘇燕又被趕了出來,不是趕,是打,這家衣鋪老闆拿着雞毛撣子,毫不留情打在她的身上。

“瘋丫頭,上次來了警告你,這次你還來,偏要受打,你才長記性。”

蘇燕一邊哎喲哎喲叫着,一邊捂着頭。

正當她要轉向這邊的時候,蘇敏和蘇曉轉身,旁若無事地走了。

雖然不怕這樣的人,但還是不要惹上一身騷好了,碰到瘋子,最好的做法就是離遠一點。

哪裏知道,蘇燕的目光投向了人來人往熱鬧非凡的蘇錦記,她嘿嘿地笑了起來,拔腿就往那邊跑去。

“二姐,大堂姐不會要你買下她做的衣服吧?”蘇敏看到這樣的情形,皺起了眉頭。

蘇曉不擔心,因爲蘇錦記蘇燕根本就進不去。

蘇燕大概是覺得有望了,跑起來也是手舞足蹈的,路過的行人都用那種鄙視不解的眼神看着她,一邊議論着一邊搖頭,大概也是在說從哪裏來的瘋子。

果然,蘇燕在還差幾步到蘇錦記門口的時候,就被小秋攔住了。

不過,蘇燕不管不顧,就要推開他的手往裏面衝。

小秋寒着臉,拔出了劍。

蘇燕看到露出了真傢伙,頓時嚇得一個哆嗦,腳步邁不開了,不過她對小秋舉起了手上的破衣服。

小秋冷冷地說着什麼,大概是讓蘇燕滾。

衣服賣不出去,蘇燕哪裏肯走人?又對小秋緊走了兩步,衣服都要貼到他的臉上去了。

小秋這下子忍無可忍了,手上的劍架到了蘇燕的脖子上。

蘇燕終於扔下了她的破衣服,哇哇哭着跑遠了。

小秋用劍挑起那件衣服,扔到了垃圾簍子裏。

姐妹倆看了一場好戲,不知不覺,奶茶都要喝光了。

“活該,以前是怎麼對我們的,說的那些話,我到現在還記得。”蘇敏冷哼一聲。

以前蘇燕覺得王辰安一定能夠順利考中舉人,她也會如願嫁給他當舉人夫人。

所以囂張放肆,不僅僅看不起他們二房,村裏任何人她都瞧不上。

哪想到後來變故,面目全非。

“大堂姐太着急了,王辰安馬上就要考秀才,考中了三年後又可以考舉人,總的也不過是四年多的時間,可是大堂姐就這樣瘋了。”蘇曉道。

退一萬步說,蘇燕就連王寶釧挖野菜的精神都沒有。

有的時候,人什麼都不用做,只需耐得住性子去等。

王辰安真的中了舉人,蘇燕拿出那一紙聘書,再不管怎麼樣都是一個側夫人吧。

雖然這樣附庸的人生不值得提倡,但這是這一類人,唯一可行的途徑了。

真是幹啥啥不成,犯蠢卻是第一名。

“不過二姐,以王辰安的才華,還是有可能中舉人,要是那一天他來對付你怎麼辦?他心裏面可是記着仇呢。”

蘇敏說完,又覺得這些話多餘了。

墨公子那樣的身份,就連大理寺都能夠完全壓制,一個舉人官又算得了什麼?

“那就要看他有沒有這個本事了。”從蘇曉的角度來說,不用墨奕出手,王辰安她就能輕鬆對付。

人的財富到達一定的程度,是可以壓住一定級別的人的,更不要說一個小小的舉人官。

當然,這是最差的一條路,不得已她不會用,她還有更好的辦法。

很快,聽說蘇燕挨個去書院找王辰安,結果都被趕走了。

王辰安現在不在東大街書院,他去了西大街。

他不斷認爹,成了十里八村的笑話,他格外珍惜這一次來之不易的機會,所以暫時不會來招惹蘇曉。

就連回南村楊家也是在晚上,偷偷摸摸的。

他在心裏面暗下了決定,等到一飛沖天,一鳴驚人的那一天,他騎着高頭大馬,敲着鑼鼓回村,讓那些瞧不起他的人好好看看。

這一天蘇家二房的人回村子,在路上碰到了披頭散髮,狼狽髒污的蘇燕,看樣子,應該還在地上滾了好幾圈。

她口中喃喃自語:“沒有衣服了,做不成舉人夫人了,回去做衣服,對,多做幾身。”

星空言情小說 www.dodo8888.com

二房的人沒有一個同情她,馬車從她身邊經過。

蘇燕馬上認出來是二房的人,拔腿就追了上來:“等等我呀,走路腳疼。”

蘇敏一臉嫌棄地一甩馬鞭,馬車跑遠了。

馮氏面上似乎有些感慨,原本蘇燕好好的一個人,樣貌也是村子裏面出挑的,沒想到卻落到這種地步。

人啊,不往後走,還真不知道命運是什麼樣子,所以不管什麼時候,都要好好活着。

這段時間,家家戶戶栽種的玉米都豐收了,蘇曉說的那些做法也很快傳播開來。

這到了村子口,就聞到一陣玉米的香味,蘇曉敏銳地聞出來,有的是在炒,有的是在煮,有的是在烙。

等二房的人進家,就有好幾個村婦找了上來,有的端着玉米餅,有的端着玉米棒子,還有的捧着幾斤玉米面,磨得很是精細。

熱情地嘮嗑了兩句,大家放下東西,婉拒了二房的挽留,回家去了。

“大家真好。”馮氏說。

“正是因爲大夥兒好,咱們才時不時回來,這一份鄰里鄉情,也是珍貴難得啊。”蘇洪友道。

他們在城裏也住了有一段時間了,可是左鄰右舍是誰都不認識。

村子裏這種互助互愛,是城裏所欠缺的。

喫過飯後,村裏有個婆子登門,要來跟二房租地。